国际热钱流入中国,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短期性,投机性和暴利性。没有一笔热钱在风险极高的情况下,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因为前段时期,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热炒国际热钱,有的甚至认为流入中国的热钱已达17.5万亿,有的说热钱只要流入中国放在银行就有12%到14%的利润,有的甚至耸人听闻地说:未来中国的房地产都将沦为外资的天下......如此滑天下之大稽的事,都是这帮专家坐在家里刻意编造出来的谎言。
热钱在中国究竟有没有利可图?这些热钱究竟会流向哪里?到底有多少热钱流入中国?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许多民间人士,试图了解事实真相,解开蒙在热钱上的面纱。
传统的热钱流入瑞典、拉斯维加斯和澳门等地比较多。热钱大规模流入中国是近八年来的事,我们加入WTO后,尽管在协定上写有有关条款,但执行并不严格。像亚洲许多新兴国家一样,我们在开始还试图给热钱流入提供正常渠道,但很快刹车。目前流入中国的热钱,主要有两个通道:一是黑钱通道,大多采取海上走私的方式,这部分热钱流入中国的成本大约为3%至5%左右,也就是说,海上船运的费用比较高,看规模大小而定;二是通过贸易信贷、短期信贷、FDI等构成了热钱流入中国的主要渠道,因为这种手段成本较高,一般要达到5.5%至8%。
据广东银监部门统计,2007年流入中国的黑钱大约3000亿,而通过贸易信贷、短期信贷流入的热钱2007年大约为2000亿,因此,滞留在中国的热钱不会超过5000亿。如果这些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后,仅仅只是存进银行,那几乎是没有收益的,去年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大约为7.3%,热钱进入中国的综合成本就要达到6%,在利率上同样为负,他们在哪儿去挣钱呢?所谓热钱存进银行就可以坐收12%至14%的收益不知是怎么编造出来的。
显然,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进入中国,热钱肯定是要赚大钱的,可惜的是热钱的图谋并没有实现。在去年,有接近2000亿美金的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恶炒了一番中国的股市,获利颇丰,但是,并没有完全出逃,估计仍然有近千亿蛰伏在股市中,有的甚至血本无归。外国人也有看不透中国股市的地方。其次,有近千亿投向了楼市,这部分钱应该绝大部分还蛰伏在楼市,没来得及出逃。还有两千来亿正在中国的社会上做着高利贷的生意。
从政府管理部门的动向来看,这些热钱想抽身而逃,怕是没那么容易。8月6日,国务院最新分布的外汇管理条例规定一方面加大了对贸易真实性的审查力度,另一方面对资本项目管理更加细致和严格。此外对金融机构外汇收付进行了严格规范,明确了处罚办法,外管部门由此也获得了一部分准司法权力,监督管理将更加得力。7月2日,外汇局、商务部、海关总署三部门联合颁布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规定企业出口收汇(含预收货款)应先进入企业的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企业在通过待核查账户办理资金结汇或划出手续时,银行应登录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在具体贸易类别相对应的可收汇额范围内进行收汇核注。7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发改委、经贸委严格执行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真实性的审查。并加强对已核准项目的监督检查。
每一项措施的出台,剑锋直指国际热钱,让你进得来,决不让你轻易出。至于海上走私,一向纳入政府打击的范围,如被缴获,系数充公。这些措施的落实,我们已经看见了政府对国际热钱的高度警觉,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专家认为,热钱会流进中国楼市呢?
楼市作为不动产,时效性较长,不符合热钱流向的特征。去年流进楼市的热钱,大多是为了投机炒作的,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基本上将炒家逼出了市场,大规模的投机炒作既不符合国家利益,也绝无可能发生。现在唯一流进楼市的办法,就是配合基金对倒楼市,上海的迹象最明显,那些原先在楼市上呼风唤雨的的基金,现在转向了对写字楼和商铺的收购,然后打包上市。但是,7月18日,国家发改委的通知已经在明确执行核准制,所有对中国不动产的投资除原先已经核准的项目之外,不再核准新的项目。这个通知,将于8月14日执行。
中国政府剔除楼市泡沫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以投机为目的的热钱不会那么自找没趣,对在较短的时间内没有暴利的项目,热钱怎么可能光顾呢?因此,现阶段热钱流入楼市的可能性接近为零。那些还在指望国际热钱来救命的项目,实在应该死了这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