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开春的第一条房地产新闻,应该是新华网2月10日的报道,为了破解夹心层买房的困局,建设部副部长姜伟新近日谈到目前主要探索的两种方法,即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
这应该不是一条值得关注的新闻,因为一线城市已经作出了大量的探索。深圳新出让土地捆绑15%的经济适用房,北京的三年两个1000万,广州的大规模推广经济适用房,都已经是2006年和2007年在干的事,2008年这些政策的效应将集中显现。作为即将出任建设部最高行政长官的姜伟新来说,没必要就这些问题再做象征性的表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姜伟新大谈夹心层买房呢?我想可能有两个背景:一是中国刚刚兴起的中产阶层,在高房价面前基本被荒漠化,而且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很多学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不时发出深深地抱憾:一个先进国家的财富分配效果应该是橄榄型的,也就是说富人占20%,穷人占20%,中产阶层占60%才是社会发展的最好状态,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正在这样发展,可是,由于房地产的疯狂和畸形,大批的中产阶层的财富都压在一套房子上,以致影响了消费,沦落为穷人阶层,也间接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有鉴于此,姜伟新作为建设部的高官,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二是今年三月的两会,姜伟新能否顺利主政,高房价的问题是他必须面对的。从姜伟新调入建设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以来,建设部的工作应该没有什么很大的建树,尤其是在抑制房价上更是一无作为,相对其他部委办局来说,建设部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执行机构,既没有发改委那样坚定的立场,也没有央行那样效果明显的措施,甚至不如国土资源部和税务总局,所以,建设部的不作为,即为国务院推行新政制造了麻烦,又引起了民怨,上下都不讨好。要顺利通过人大代表的质询,姜伟新才及早的开始笼络人心。
新华网报道说:一些地方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法发展限价商品房来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房屋出售价格,然后从土地出让开始完全市场化,建成以后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以略低于市场价出售给中等收入的家庭。
报道说,姜伟新提到,这个“略”的程度是多少,各个地方不一样,建设部也没有明确规定,建议地方积极探索。搞限价商品房的城市,在产权和上市方面的做法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参照经济适用房的做法,五年后自由上市,价差部分大头由政府拿回。有的规定不准上市,要卖只能卖给政府。这部分限价房的推出,对抑制房价上涨产生了比较大的正面影响。
从这点看出,建设部还是停留在认识上。其实建设部应该去广州总结经验,迅速形成一个可供各地操作的规范化的规定出来,而不是现在还在大谈认识。如果堂堂的建设部连这个规定都拿不出来,那还不如让有作为的官员来干,比如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在去年的两会上,面对全国的民众,虽然他不是唯一一个承诺把房价降下来的官员,却是实实在在做得最好的,广州房价上涨的势头不仅被坚决遏制,而且,广州整体房价已经步入下降通道,下降的幅度基本达到他的预期和承诺。
在姜伟新的履历上,他既有从事开发商的经验,又有发改委高层的经历,按理,是既有宏观管理的视野和胸怀,又有从事具体工作的才干和经验,是能够出任建设部部长的。但是,如果他不关注民生,不能实实在在的解决一些社会问题,那么,他是否值得期待,将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