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还记得, 4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一条消息,国务院宣布下调投资资本金比例,其中就有房地产。人们一下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楼市回暖是假的,如果真回暖了,那国务院根本没必要下调房地产资本金比例。
国务院决定,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项目资本金比例,同时适当提高属于“两高一资”的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项目以及电解铝、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认真评估项目,在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的同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这个决定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继续鼓励投资。现在的住房、钢材、基础设施尽管有一定的过剩,但对整个产业结构影响巨大,必须继续发挥银行杠杆作用,钢铁企业原来投资资本金比例为40%,房地产为35%,下调这个比例,表明这些企业同样的资本金可以拿到更多的贷款,增强这些企业的流动性。但是,新闻当中没有公布下调多少。
二是进入四月,央行通过票据正回购资金达2000多亿,表明有一部分贷款放不出去,或者贷款结构发生问题,必须予以正常的调整。从国务院公布的方案看,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将会提高投资资本金比例,而对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项目进一步放开,并试图以此来拉动企业和社会投资。如果拉不动企业和社会投资,仅靠银行贷款,今年的GDP会出现问题。
至于对楼市的影响,应该不会很大。通过前期的信贷放松,大的开发商已经不差钱,关键是楼市供求关系失衡,普通老百姓还是买不起房,因而也就无法拉动社会投资,就靠开发商和银行在玩来玩去,这种情况下下调投资资本金比例,开发商即使拿到很多贷款也不会加快投资,因为对后市普遍不看好。在购买力没有强势增长之前,开发商有再多的钱都只会进一步去库存化,而对新项目的动工热情不高。这些都不是正常的市场观念在主导市场,因为没有道理,可奇怪的是,中国楼市偏偏会发生许多没有道理的事。
正常的逻辑是,房价只要在上涨期,就能带动投资,何况,不仅房价在上涨,央行的货币政策也是极为宽松,那对市场来说是个绝好的投资期。可是偏偏就是怪,开发商拿地热情不高,社会投资拉动不起来。
这一轮房价的上涨为什么如此尴尬呢?让我们深入房价内部,仔细的看看,或许能找出缘由。我们判断房价上涨主要依据,首先是宏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其次才是市场供求关系,第三才是货币政策环境,第四是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先来看第一条,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状况,没有能力支撑房价的上涨,2009年的宏观经济是近十年来最糟糕的,尽管GDP还有6.1%的增长,实际上谁都知道这个增长是怎么回事,如果没有5.2万亿的新增贷款,如果没有在已经过剩的产能上继续作低效的投资,我们上半年的GDP实际增长不会超过3%,是三十年来最低的,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状况就更差,这种大的环境根本就不可能刺激房价的上涨。第二条就更糟糕,整个房地产业还处在去库存化,我们的土地储备超过10亿平方米,新房存量达到2.69亿平方米,空置房达到1.7亿平方米,供求关系决定住宅必须降价销售,才有可能放大成交量。至于现在的市场表现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在银行贷款太容易,货币泛滥,产业政策失控,才造成了2009年上半年的非理性增长。这种市场情况传导到房地产业本身,所表现出的就是后续投资持续回落,要扭转这个状况需要的是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居民购买力的提高,而不是降低资本金比例。
今年5月份,中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一万多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六点八个百分点。跟今年一到四月相比,这一增幅有所提高。但跟处于经济扩张期的去年相比,增速回落超过了二十五个百分点。增速回落二十五个百分点是什么概念呢?简单的看是增速降低四分之一,实际状况是开发商没有新盘推出,或者说,新盘推出数量将大为减少,会影响未来的市场供应。根据中国国情,应付这个市场最好的办法,是以经济适用房的大规模推出,来弥补商品房供应的不足。然而,因为腐败等原因,许多城市的经济适用房备受诟病,以致影响了推出,也等于影响了市场供应。这就预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矛盾会越积越深。
在今年已经投入的资金中,约七成的资金,投向了商品住宅。国家统计局6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商利用的资金大都来自国内,外资只有两百二十五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八点七个百分点。就在外资投向房地产持续下降之际,外资投行却一反常态拼命唱涨,企图很明白,那就是寻找机会出逃。
一切的迹象都在显示,房地产的危机正在加剧,丝毫没有好转,但是,却把许多老百姓忽悠进了买楼的群体之中,有一些人的收入状况实际上经受不住一点点经济风波,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央行加息,都有可能导致这一轮买房人的破产。今年五月份,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了十六个多百分点。这一降幅跟一到四月相比有所扩大。房地产商购买的土地面积也下降了两成八以上。
2009年上半年,我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为什么在实体经济持续下滑,社会就业状况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中国楼市却在成交量放大的同时,伴随着房价的上涨呢?换一句话来说,百业萧条只有楼市一枝独秀。市场告诉我们,在行业投资会落下的房价上涨,是纯粹的投机行为,而所有的投机行为都是衍生泡沫,已经偏离了住宅市场的民生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