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去库存化夭折引发房价大幅下跌

新房存量是有极限的,就像水库蓄水,一旦过高就会冲垮堤坝,一泻千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动开闸放水,不让洪水漫过警戒线。中国楼市的去库存化,也就是主动开闸放水的过程,大约进行了半年,但是,在离警戒线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突然停止了,洪水重又开始缓慢上升,时刻威胁着堤坝的安全。

 

当然,新房存量警戒线的设置不像水库警戒线的设置那么简单,不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当新房存量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开发商资金链绷紧,日均成交量开始降低,房价开始下降。各个城市对此市场表现不一,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四大一线城市比较明显。深圳房价开始同比下降时,是在新房存量突破6万套后,当时的均价是14600元,日均成交量低至每天只有几十套,尽管新房存量随惯性冲高到67000套,但实际上从新房存量6万套时已经开始下降了,并在下降的过程中逐步放大成交量,当均价跌破10540时,新房存量下降到47000多套,而日均成交量突破300套。因此,可以看出,5万套是深圳新房存量的警戒线,而6万套是极限

 

除了市场的内在动能促使房价下降以外,外部环境导致政策面资金面发生明显变化,那就是美国金融海啸的爆发。去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中央政府同时开始发布刺激消费的政策。 潘石屹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辩辩辩节目与我辩论时,就提到美国的金融海啸救了中国的开发商,因为刺激了中央政府救市。其实,谁也救不了中国的开发商,因为美国的金融海啸解决不了中国楼市开发模式、产业结构、供求关系这些深层次矛盾,只是暂时遮掩了这个矛盾,就像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时就会发动战争,但战争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只是在危机加剧中延缓爆发的时间,而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

 

开发商的贪欲是无法遏止的,刚过了几天好日子,有些开发商的贪欲就开始躁动不安,并开始以虚假的按揭、雇托、散布虚假信息等手段开始抬价。在去库存化的过程中,深圳新房存量开始下破50000套警戒线,直探45000套,日均成交突破300套,均价只差一点就下破1万元,很遗憾,借助各大商业银行的疯狂放贷,开发商资金链得以缓解,因而纷纷往上抬价,甚至在3月的第三周,均价突破12000元,但成交量随之萎缩至200套,新房存量冲破警戒线,重回5万套。市场的表现就是,一抬价就无人购房;一降价成交量就会放大。这是符合中国楼市的基本规律的,因为房价在过去两年涨的太猛。

 

中国楼市去库存化的本质,就是以价格调节供求关系。逐步缓慢的下调房价符合政府、银行和开发商的利益,也是市场的内在要求。千万不要以为去库存化就是延缓开发新项目和集中力量消化库存,仅有这点是不可能将开发商从被动之中挽救过来的,去库存化是一个综合工程,对库存产品的处理讲究的是降价、快速,因为延缓开发的新项目也是一定要开发的,多延长一天就多一天的成本,对公司运营就越不利。应该说,中央政府和目前的经济环境,给了开发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大量放松信贷已经到了不顾金融安危的地步了,大量减免税费已经导致各大城市财政收入锐减的状态,还有这样的好时候吗?没有。进入4月,央行已经开始正回购,净回笼资金已经超过2000亿。这个迹象表明,像一季度那样大规模房贷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新房存量的回升,已经表明去库存化的夭折,也是开发商自杀式的涨价的必然结果。在成交量放大的半年里,各大城市许多新项目破土动工,新盘推盘高峰预计将在6月份到来,如果不对此保持警觉,如果房价下降的幅度达不到市场的预期,库存新房将很快突破极限,而如果库存新房再一次突破极限,很容易引发新一轮危机。新一轮危机的爆发的时间节点,应该出现在美国第二轮金融海啸爆发的同期,如果等那个时候来遏制危机,就可能晚了。美国财长盖特纳昨日要求人民币升值,是美国第二轮金融海啸即将爆发的一个信号,他们的解决之道很简单,就是把风险向全球各国释放,中国是美国释放金融风险首选的新经济体。

 

因此,我们绝对不可放松对去库存化的进展,设法在新盘推出时,力求成交量的放大。从目前来说,去库存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降价,这是没有人可以否定的。这一轮去库存化的夭折,只能促使房价更大幅度的下降,否则,有可能就是头撞南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dichan/29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