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不住寂寞、患得患失是人性中最典型的特征,也所以,巴菲特这样的长期投资者注定是极少数,即便巴菲特将自己的持股明细告诉全天下所有人,也鲜有人会成为巴菲特。
人性总是注重“表”而忽视“里”。前面说过(如松:兵仙之死,兵仙之生),黑白、正反、敌友、得失、寂寞与欢快等本身就是一体,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白就没有黑,没有寂寞就没有欢快,等等。表、里也是一样,两者本身就是一体,表是外在表现,里是内在动力。所以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行是两个字,但说的却是一个功夫;《逸周书》中说“表里如一”,表、里也是两个字,但只是事物的不同表现形态,说的也是一个功夫。这里的“一”又是什么?“一”就是道,就是事物的本源。
世人之所以重视表,源于表可以立竿见影,甚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如果不明就“里”,充其量也只是一叶障目,就无法“归一”。
下表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银价走势图,第一排是年份,第二排是年度均价,第三排是年度最高价,第四排是年度最低价,第五排的百分比数字是年度涨幅或跌幅。在整个七十年代中,涨幅第一的就是白银,这没有疑问。
是什么因素导致银价涨幅(表)这么大?“里”是什么?当然是纸币信用严重收缩。滞胀年代,通胀如火,资本投资收益率低迷,经济活动就无法给纸币注入充分的信用,在经济陷入萧条时,经济增长为负,理论上就无法为纸币注入信用,此时由美联储或美国政府(通过借贷)注入到市场中的美元本质是纸张,滞胀导致的纸币信用收缩就是金银价格持续飙升的根源。
只有明了“里”的人,才有可能控制住人性中贪婪的一面,才有可能离开。
提示一下,金银任何时期的牛市都不能照猫画虎,七十年代的走势无法黏贴到今天。
上世纪的滞胀持续了十年,本轮金价的上涨如果从2015年算起也刚好持续了十年。
这十年,也几乎就是一本人性教科书。
2015年底建议友人买黄金,2023年底又做了同样的事情,这期间遇到的最多的提问是什么?首先,有无数人说黄金还会继续下跌或继续上涨,其实这句话是没意义的,因为没有限定时间;更有无数人在2016年因金价下跌了百分之几而捶胸顿足,这在当时折合的跌幅就是几十美元;到了2021至2023年期间,有很多人问,自己已经被“深”套了该怎么办?可惜,可惜,如松真的不是什么大神。
到今天,如果我们回看当时的跌幅又算什么?前些日子的一根大阳线就超过100美元,2016年的波动幅度已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即便在2021至2023年间的波动幅度,也不过就是一两根阳线而已。
未来注定会有一天,今天100美元的大阳线却变的什么都不是。
仅仅关注“表”,注定是徒劳的。
如今是什么年代?是联合国已经失去功能的时代,这意味着二战之后所奠定的和平秩序已经不在;是全球化解体的时代,全球化解体就是全球统一大市场被不断割裂的时代,这就是全球的资本投资收益率下降的时代,当然是纸币投资收益率下降的年代;是美国政府基于债务压力开始对自己的供给端即商品进口动手的年代,这是关税战的来源,当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开始打击自己的供给之时,自然就导致通胀潜力上升和经济增速下降,等等,这都是“里”。
纸币本身并无价值,或者说其价值接近于零。纸币只有经过投资活动之后才会被注入信用,才会由纸张摇身一变成为信用凭证。投资效率越高,纸币的信用程度越高;投资效率越低,纸币的信用就会降低;如果各国政府和央行基于债务或财政压力绕开经济活动直接向市场中注入纸币,这些纸币就没有信用,就是廉价货币,或者说就是纸张,这也是“里”。
实现“表”“里”归“一”,就是王阳明笔下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