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中国房地产已是大敌当前,而整个业界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更有甚者,还在做着暴发户的黄粱美梦,自称老子天下第一,谁敢不将房地产业列入十大振兴规划?可是,偏偏国务院不信邪,真的没有把房地产业列入十大,有的开发商的阿Q精神就来了,声称“那也是为了制定超过十大振兴规划的中长期发展计划”,或者不入十大振兴规划是对房地产业的肯定;有的开发商马上要倒闭了,但嘴上却还在说,列不列入振兴规划都是支柱。你饭都没得吃了,还支柱个屁呀。
不知道这些开发商的心态是怎么来的,也许是前两年的暴利已经让他们忘乎所以,才会变得如此自负。我们应该知道,这么多年,许多开发商都是在政府的庇护下才混得人模人样,又赶上各种资金轮番炒作,三四线城市房价开始补涨,连阿猫阿狗都会做开发商。在这种大的环境下,运营一两个成功的项目,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客观地看,中国的大多数开发商只是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运营商,属于服务业,与日本、美国的开发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你除了会拿地,会搞贷款,你还会什么呢?换句话来说,你除了会买通地方政府的官员和银行高管,你还有什么技术堪称一流?
有的整间公司,没有一个建筑专家,没有一个估价会计师,甚至连建筑工程师都没有,拿到地后找一个建筑规划公司,当然顶好是国外的,什么贝尔什么林什么涛之类的伪设计公司,好忽悠买方;拿到图纸后再去找一家建筑商,甚至只是一个普通的包工头,只要挂靠在什么中建、八建之类的公司即可;最后是不用找,什么顾问公司、代理公司、广告公司、媒体,还有什么城市运营商之类的一窝蜂的找上门来,一个项目的运营平台就这样搭建起来。看上去,还有一层略带神秘的面纱,揭开这层面纱,其实狗屁不如。我不知道,就这样的草台班底,你凭什么和市场叫板?和中央政府叫板?
就这么忽悠几年,也就自己高兴得了。可是不,非得抬出几个意见领袖出来,干啥呢?和市场叫板,和中央政府叫板,因为地方政府可以买通,不需要叫板。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见领袖,究竟有什么伟大的情操和高尚的人格来但此重任。
首先来说任志强,当然是属于逆市场型的专家,因为此君天生胆大,时常站在行业的立场上炮轰中央政府,才在业界奠定了一席之地。但是,任志强的所有论点都是反反复复、翻来覆去,早已经被市场驳得体无完肤,被网友骂的一塌糊涂。做意见领袖,除了胆大,还要有行业品行,否则,你就去大学当教授好了。远的不说,今年春节前,任志强的公司居然欠薪,逼迫农民工组织起来集体讨薪,闹得沸沸扬扬。不管后来的事态是如何平息的,但是出了这样有违社会公德的事件,是很丢脸的,与一个行业意见领袖的身份是不相符的。
再来看看潘石屹,此君杀人于无形,讹诈于谈笑间,比任志强要高明得多。可是,你看看他说的和他做的,根本就是两回事。去年,潘石屹玩了一手十分低级的险招,逆势涨价,结果,被媒体踢爆,一边说涨价,实际在打折。还有,潘石屹在博客中声称,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他的公司不裁员。经济危机其实是一种经济的大调整,公司裁员、减薪都很正常,但潘石屹想占领一个道德高地,离他发表博客到今天不到50天的时间,网友报料,潘石屹已经在大量裁员。这种口是心非,也与意见领袖的身份不符。
因为意见领袖们的故作高深,一帮罗喽跟着吆喝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使整个地产行业笼罩在一层虚幻的迷雾中,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他们不知道整个行业面临的窘境,不知道一万亿的资金缺口意味着什么,不知道 4亿平方米的新房存量是个什么概念,不知道近10亿平方米的土地存量一旦引爆会产生什么威力,不知道全球不动产的向下估值对中国不动产会产生什么影响,不知道中国房地产开发模式究竟失败在什么地方……这些急迫的问题,全被晾在一边,而是大家一起来喊振兴,不择手段的想方设法挤上国务院的十大振兴规划,即使被否决后,还是不省自疚,而是寄希望于房地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计划。
尽管我还没见过这个计划,但是,我敢断言,这个计划一定是以社会保障住宅为主体,着力培育住宅消费市场,进一步挤压商品房市场的中长期一个产业规划,对解决目前的房地产问题毫无用处,甚至还会取到反向作用力。客观的说,与2002年相比,除了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外,财税政策和其他产业政策是一点空间都没有,政府该给的都给了,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已经披挂上阵,亲自当售楼员,帮开发商卖楼,你还要地方政府怎么做?说句老实话,我都为地方政府这些官员不值,不就是贪了你开发商一点黑心钱吗,何苦把自己搞的官威扫地一点人格都没有。
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国家还在提支柱产业,那是最后给你留一点面子,不要不知趣。再这么狂妄自大,再这么瞎干下去,房地产业会成为谁也不敢趟的浑水。收敛自己,修心养性,积蓄力量,投入新的竞争方为上策。